啤岭机电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22208CA轴承失效分析

2015-09-22

顾立
(无锡托林顿轴承有限公司,江苏无锡 214061)
  摘 要:本例轴承在使用过程中,多次发生滚子碎裂造成轴承早期失效。通过对该现象的解剖和分析,确定原因为用户选型不当,使轴承超负荷工作,滚子受冷挤压产生塑性变形和加工硬化,造成轴承早期失效。
  关键词:轴承;失效分析;冷挤压;加工硬化
  江苏泰州某金属制品厂自去年以来使用我公司22208CA轴承,安装在冷挤压型材设备上,接连发生因滚子碎裂而使轴承早期失效现象,见图1。该用户委托泰州市技术监督局对失效轴承进行检测,硬度检测结果为
  套圈:62HRC,合格
  滚子:66-67HRC,不合格。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决定以滚子为重点进行失效分析。

图1 22208CA失效轴承和滚子
  1 材料检验
  材质检查结果,滚子材料为GCr15钢,原材料检验与质保书相符,符合YJZ84标准。
  外形尺寸检查结果见表1。
表1 失效滚子尺寸 (mm)
  表1数据显示,原设计的滚子是对称型,失效后的滚子为不对称型,曲率半径R超出设计范围,中心距P也有所偏移。两种滚子的外形图见图2。

图2 两种滚子的外形图
(a)失效滚子 (b)正常滚子
  金相组织检查,将碎裂滚子沿轴向切开观其截面组织,检查结果为:表面无变质层,心部为2级组织,符合JB1255-1991标准。硬度检查结果见表2。
表2 滚子硬度HRC

注:检测设备为NewAge MT-90显微硬度计
  2 失效分析
  现场观察,轴承的安装如图3,失效轴承位于左右两侧。挤压型材时,两侧各施一外力F,使钢材由25mm逐步挤压成12mm(每次挤压为高度不变,宽度变)。因此轴承的受力形式为径向力。从该厂的生产流程可知,要把φ25mm的圆棒冷挤压成24mm×12mm的型材时,需经过4次挤压、1次圆整和1次退火过程,经计算,每次的挤压力如表3所示。

图3 22208CA轴承安装与受力图
表3 型材挤压力计算表

注:模具形状系数:0.9,挤压变形程度:1.2,材料抗拉强度:300~500MPa
  从表3中可看出,4次的总挤压力均超出了轴承的额定静负荷(85kN),轴承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因此,轴承的选型不当是造成本例轴承早期失效的主要原因。本例轴承由于常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轴承承受的挤压力超过了材料的屈服极限,而滚子是轴承受力的支撑点,因此滚子率先发生塑性变形,并随之发生表面硬化(即加工硬化),Z终导致滚子表面硬度升高,脆性剧增,滚子碎裂进而轴承失效。
  3 模拟试验
  为了验证以上的分析,我们挑选了两套22208CA轴承,对该轴承的硬度作了检测和记录,给用户试用,轴承工作条件不变,冷挤压200kg型材后失效,失效形式同图1。对该轴承滚子的硬度及外形尺寸检测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滚子失效前后硬度和尺寸对照表
  以上数据表明:该轴承使用后,滚子因受挤压而塑性变形,产生表面硬化,滚子硬度普遍升高1.5~2HRC,个别部位升高3HRC,且加工硬化的程度与滚子的变形程度呈正比例关系。在相同的工作条件下,轴承的失效形式是一样的,规律是一致的,模拟试验证实了前面的分析意见成立。
  4 结论
  轴承的正确选型至关重要。本例中因用户选型轴承不当,轴承的实际使用负荷已远远超出了额定静负荷,使轴承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造成轴承滚子的塑性变形和表面硬化,脆性增加,超过了材料的强度极限导致滚子碎裂,轴承失效。
  参考文献:
  [1]雷建中,杨晓蔚,滚动轴承零件废品分析与图谱[M].洛阳:轴承研究所,2000:102-104.
  [2]湖南省机械工程学会锻压分会.冲压工艺[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245-253.
来源:《金属热处理》2002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