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岭机电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元宝山热电厂风扇磨轴端密封改造

2015-09-07

杨志勇
元宝山热电厂,内蒙古赤峰 024070)
  摘 要:介绍了元宝山热电厂风扇磨轴端密封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措施以及带来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热电厂;风扇磨煤机;密封
  元宝山热电厂1号锅炉为WGZ65/3182-12型中温中压煤粉炉,配备3台Φ1600/450型风扇磨煤机,转速为985r/min,自1992年7月投运以来,一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轴承箱轴封漏油及向轴承箱串粉的问题,特别是1997年锅炉负荷增加,致使轴承箱串粉严重,润滑油油质恶化,不仅频繁更换润滑油,而且造成轴承磨损严重,1年内3台磨煤机合计更换8套轴承,轴承使用寿命Z短的只有2000h,在增加工人劳动强度、材料消耗的同时,也给机组的安全运行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1 轴承箱串粉及漏油的原因
  图1是原有机壳及轴承箱轴封结构。从图中可以看出此种密封方式主要是借助甩油盘和迷宫透盖与轴承箱前端盖配合形成的迷宫来进行密封,机壳与轴承箱之间用石棉绳沾水玻璃填充。这种密封方式使机壳与轴承箱之间形成一密闭的通道,通过其机壳内压力的变化直接影响轴承箱,这是串粉与漏油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
  为防止打击轮后盘磨损,后盘上均匀焊有10条高为20mm的背筋,打击轮安装好,背筋与机壳之间只有8~10mm的间隙,运行时,10条背筋形成一小叶轮,通过它将机壳与打击轮之间的煤粉打出。当磨煤机出力较小、干燥热风投入较少、小叶轮产生压力高于打击板侧产生压力时,叶轮中心出现负压区,轴承箱内润滑油开始被吸入机壳,出现漏油现象;而当磨煤机出力增加时,干燥热风相应增加,由入口侧节流调节的风机特性曲线可知(见图2,当风量增加到Q2时,风机特性相应改变为Pb,出口压力增加到P2),打击板侧压力显著增加,此时打击板侧压力高于小叶轮侧压力,煤粉流入小叶轮侧,小叶轮中心处出现正压区,煤粉通过迷宫串入轴承箱,造成串粉现象;串粉随着磨出力的增加而加剧。
  为解决串粉问题,曾采取过以下措施:减小迷宫透盖与端盖之间的间隙;在密封透盖中添加二硫化钼;开大磨分离器调节挡板到90%;增加背筋数量。这几项措施只有第三项有一定的效果,但又增加了锅炉的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没有真正有效实施。
  2 改造方案及实施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为彻底解决漏油及串粉问题,必须切断机壳与轴承箱之间的联系通道,为此提出了图3所示改造方案。图中更换大轴,将轴承箱后移,在机壳与轴承箱之间增设1个Φ450mm的防尘盘,防尘盘固定于轴上,与机壳相距15mm,机壳后盖留有Φ350mm圆孔。以上方案于1998年4月在1号磨上进行了实施,改造成功后在1998年9月小修时对2号、3号磨也进行了改造。
  实际运行中,冷空气自机壳与防尘盘之间不断流入机壳,不再出现串粉及漏粉现象。其工作原理是:小叶轮因得到了充足的空气,流量剧增,因此产生了较高的压力(原理见图2),其压力大于磨Z大出力时打击板侧产生压力,使煤粉无法串入轴封处,同时轴封处负压因防尘盘的阻挡不再影响轴承箱,彻底解决了串粉及漏油问题。但应注意以下问题。
  a.机壳与防尘盘之间的间隙以及后盖与轴之间的间隙应适当,过小则小叶轮产生压力降低,出现串粉现象;过大则漏入磨内冷空气过多,降低了磨出口温度,不经济。防尘盘与机壳之间留有12~18mm比较合理,此时磨运行至后期,背筋磨损情况下不致出现串粉现象。
  b.防尘盘不易过小,过小时轴封负压将影响轴承箱密封端盖,引起轴承箱漏油。
  3 运行效果及经济性
  1998年改造后,串粉及漏油问题得到了根治,磨煤机运行半年更换一次润滑油,油质良好,自改造至今,磨煤机轴承没再更换,从测得的轴承间隙情况来看,轴承寿命可达25000h以上,年可节省更换轴承及润滑油费用近10万元。同时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设备的安全稳定性能,为创“无泄漏工厂”创造了有利的条件。1998年元宝山热电厂被评为市级技术改造先进单位。
 
来源:《东北电力技术》2003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