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岭机电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设备管理永远在路上

2017-04-27

哈尔滨轴承集团公司 李军国
  企业概况 
  哈尔滨轴承集团公司成立于1950年,位于美丽的松花江畔哈尔滨市,是中国轴承行业三大生产基地之一,现拥有主要生产设备4600余台套,年生产能力8000万套,主要为汽车、农机、电机电器、工程机械、矿山机械、石油化工、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行业和企业配套服务。产品销往国内各省市自治区,还远销美洲、欧洲、亚洲等国家和地区。在上世纪六十七年的历史长河中,哈轴设备管理始终为企业的发展、壮大、腾飞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李军国近照
  作者简介:1995年7月毕业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系、设备工程与管理专业本科。同年7月供职于哈尔滨轴承集团公司,历任设备管理员、工程师、副部长,现任设备管理部部长,高级工程师。负责公司设备管理、房产土地管理及相关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CRCC认证等运行,同时兼任中国机电装备维修与改造技术协会基础件分会副理事长。20多年来,在设备资产管理、设备现场管理、设备故障管理、备件管理、员工培训、体系建设等方面积累了许多较为实用的经验;在《中国设备工程》、《装备再制造与维修》、《轴承》等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
 

  我已从事20多年的设备管理工作,小到一个垫片、一颗螺丝钉甚至一张表单、一个标点符号,大到几十条产线设备的布局及产能分析,设备综合效率的考量等,主要经验可以归纳为两部分。
  科学的理论是行动的指南,学习永无止境
  一是运用精益理念,在减少设备六大浪费上做文章,即逐步减少设备故障损失、换模与调整损失、空运转与暂停损失、减速损失、加工过程的缺陷损失以及开工损失等,提高设备运行效率,降低设备维护费用。
  全员参与、持续改善,是精益生产的基石,是打造精益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在精益理念引导下,紧紧围绕提高效率、提升品质、消除浪费、降低成本、缩短交期、改善环境、管理创新、工作改进等方式,立足现场、现物和现实,开展了“求改善、增收入”活动,实施完成了各类改善项目6300余项并制作成《哈尔滨轴承集团公司全员改善成果集锦》,有力地促进了精益生产和生产经营工作。
  二是运用设备管家理论,提升了“预知状态,超前管理”决策的正确性。对设备进行状态监测管理,由静态管理及事后管理,逐步发展到动态管理、实时监测;特别是对关键设备,确定操作者、调整工、保全工等,同时明确各自的责任,包括设备管理部负责该设备的设备管理人员,形成一个从上到下的对设备进行管理的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做到上下联动,每台关键设备至少有5人稳定的小组对其负责,相当于一个个“设备家庭医院”,集保健医疗于一体。
  三是推行TPM全员设备管理,把“全员、全系统、全效率”理念植入员工心中,落实在行动中。集中开展了两次大型培训活动,一次是我为公司各单位主管设备领导、机修工长、设备管理员等做的TPM启动大会及相关理论培训,另一次是公司董事长专门为公司所有中层干部做的专项TPM培训,效果非常好。之后各分厂纷纷在本单位开展TPM宣传并制定行动目标;充分利用TPM多种改善技巧,如小团队活动、会议、5W2H、看板管理、观摩学习、目视化管理、发表活动、故障不良记录、定点摄影、合理化建议等,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四是推行“设备零故障”理念,努力实现“设备终生无大修”的理想。坚持认为设备故障是人为的结果,万物皆有灵,因此要密切“人与设备的感情”,你对设备好,设备就对你好,可靠性提高了,设备故障就减少了,“无穷逼近设备零故障”的目标就近了。向员工灌输“我们靠设备吃饭、养家糊口,因此没有理由对设备不好,没有任何理由不去正确保养设备、爱护设备的理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为实现设备零故障的目标,我们绷紧“设备管理无小事”的神经不放松,从“设备管理无大事”做起,主张将“规范渗透到毛细血管,将精确传递到神经末梢”,精准运用1/99分布率即1%法则,从治理一滴漏油一个密封环开始,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对精研设备加装油雾吸收器、涂油设备加装定量泵、对振动噪声大的设备加装消音器、改造老旧设备加装独立油箱、对电主轴增加独立冷却水箱、车床增加量身定做的排屑器、无心磨床增加自动送料器、自动上料器,预防电气设备短路为电控箱加装除湿器,在容易结垢的空压机及热处理设备管路上安装量子环、改造EX系类程控器等精益改善活动,不但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而且改善了环境,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创新永无止境
  一是在设备更新方面:
  ●2013年以来公司新引进几十条自动生产线,通过充分研究论证,充分考虑设备工艺路线、物流方向、人机工程、维护维修、工装更换等多方面因素,对设备进行合理布局(灵活运用U型线或直线等布局方式),不但减少了搬运时间,而且节省了许多不必要的动作和浪费。
  ●新购设备在编制技术要求时,充分考虑了组成设备的零部件品牌,尽量选用可靠性好的名牌产品,特别要求厂家明确该设备FMEA、备件MTBF、点检保养要点及周期,配置的专用工具等,同时在环境保护等方面也提出了具体要求,为设备将来使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设备验收分三步。步是配置验收,即在设备还没有组装时,派人对设备组成部件按照技术协议逐条进行验收,验收通过后厂家才能组装;第二步是在厂家调试验收,即组装完成后进行调试验收及零件加工小批量验收,满足要求后,厂家发货到哈轴;第三步是终验收,即设备在哈轴进行现场安装调试,小批量试生产、批量生产合格后,经过三个月左右的平稳运行进行Z终验收。经过几次验收,不但确保了设备满足技术要求而且提升了设备操作及维护人员的技能。
  二是在设备使用、维护维修方面:
  ●新设备进厂要制定图文并茂的《设备操作规程》《设备点检基准》等各标准。
  ●使用过程中制定严格的设备维护三层防护线:即设备日常点检保养、设备一级保养、设备二级保养;规定日常点检由操作工完成,设备一级保养在保全工配合下主要由操作工完成,设备二级保养在操作工配合下主要由保全工完成,同时规定了各级保养的时间;坚持抽检与集中检查相结合,采取问题跟踪、定点摄影等方式对检查出来的问题进行持续整改。不仅如此,每年还组织进行预见性维护作为三层防护线的补充,如每年6~9月份开展变频器、电控箱/柜、电机等电气设备的季节性维护,防止因天气潮湿引起电器短路造成设备故障停机。
  ●建立设备维修三层防护线:即层各分厂保全班完成设备小修、设备中修;第二层设备管理部组织落实设备大修理及关键设备突发故障紧急抢修;第三层建立并发挥设备维修网络体系的作用,对疑难故障请求设备厂家或专业组织解决。
  ●外包维护,对特种设备,外包给有资质的专业维护组织进行维护。
  三是在设备故障管理方面:
  ●建立了《设备故障快速反应机制预案》,明确责任人、联系电话、到位时间等要求,对典型故障案例进行分析,把解决技巧形成“一点课”,作为课件,不定期进行讲解培训。
  ●对主要生产设备建立了《设备故障动态档案》,清晰记录了每台设备的资产编号、型号、名称、生产厂家、服役时间、使用单位、每次维修时间,维修部位、更换的零部件名称及数量,故障原因、采取的措施、零件更换周期及其品牌;有改造项目时,记录改造时间、改造内容、达到的精度等等;相当于该设备一生的使用、维护、维修等等档案;建立了932台设备的故障信息档案。
  ●对关键设备、关键备件进行MTBF分析,跟踪关键备件的使用工况及无故障周期,并依次建立关键设备备件安全库存或绿色及时供货渠道;对主要生产设备备件品牌进行识别和确定,确保备件的可靠性、设备故障维修的及时性。
  ●建立设备备件数据库,内容包括:一是设备的基本信息如型号、生产厂家、自厂编号、服役时间、加工产品范围、精度等级、总功率等等;二是该设备都有哪些零部件组成,如电气部分、机械部分、液压部分等都由哪些零部件组成,每个零部件用在机床的那个部位,是什么品牌,什么规格型号、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是多少,同型号备件在该设备上的数量,包括轴承的排列方式、润滑方式、冷却方式等等;目的是对设备有清晰的认识,一旦发生故障,能快速找到问题点根本原因,快速采取正确的方法解除故障。
  ●不断完善和建立设备失效模式分析(设备FMEA),年均对10多台设备进行FMEA分析,对可能出现的共性故障采取了预见性维护措施;建立了备件MTBF、备件安全库存和备件及时供货渠道。
  ●建立专家型设备故障维修团队,只要有一项专业维修特长和技巧,都吸纳到专家团队中来。同时建立并不断完善故障维修网络体系,对特别疑难的故障,在网络上请求远程指导、技术支持,更大程度地发挥专业维修厂家的智力支持、远程指导和技术交流。
  四是在人才培养方面,主要采取三种方式培养设备管理专业人才:
  ●基础技能培训,每年都制定集团内部设备维护、维修以及针对性较强的液压、机械等专项培训,培训对象主要是各单位设备线长、保全班长、保全工、设备维护员等,目的是夯实各级设备管理人才的基础技能。
  ●能力提升培训,如邀请北京发那科机电有限公司专业技术人员对公司电工进行FAUNC电气系统使用、维护、维修以及编程等专业性较强的能力提升培训;邀请无锡华拓、无锡市中远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等变频器厂家技术员对变频器使用、维护、维修等专业性较强的能力提升培训;邀请东精计量仪(平湖)有限公司专业技术人员对各类量仪使用、维护、维修等专业性较强的能力提升培训;派人参加参加西门子在上海举办的西门子系统使用、维护、维修以及编程等专业性较强的能力提升培训;派人到苏州天弘激光股份有限公司学习激光打标机使用、维护、维修以及编程等专业性较强的能力提升培训等等。
  ●专业技能传承培训,发扬工匠精神,组建哈轴特有的专业技能培训师队伍,现有刮研培训师5人、变频器培训师4人,陆续举办了刮研技能培训班、变频器维修培训班等等;开展名师带高徒活动,分别制定讲师和徒弟阶段性培训和学习计划,按月进行实作考核,培养人才20余人,均能独立完成相应的工作,收到了良好效果。
  五是在规范化管理方面:
  我们秉承“作业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检查常态化”的原则,使设备管理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012年以来陆续规范了351种型号1056台设备的《设备点检基准》、《设备二级保养标准》、《设备操作规程》、《设备大修理技术标准》、《设备中修理技术标准》等,同时还制定了变频器、电动机、电控箱/柜、液压系统、冷却系统等专项维护标准十多个;贯彻TS16949、ISO/14001、CRCC标准,持续完善《生产设备管理程序》、《应急计划管理程序》、《备件计划管理规定》等程序文件和规定共10个,各种规范化表单30多个。
  ●每年年初都制定较为详细的《设备大修理计划》《设备中修计划》《设备二级保养计划》《设备换油计划》等,同时制定公司设备管理绩效考核标准并按月进行严格考核。
  ●制订了设备点检基准落实情况抽查计划、周末设备保养、设备一级保养、设备二级保养检查计划,通过定点摄影的方式,把检查结果通过内部OA系统反馈给各单位,对问题整改提出了完成时间,逾期不整改,通报批评并给与绩效扣分处理。
  “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目标,描绘出了未来中国智能化工业的发展蓝图,为我国设备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综合运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精准发力,把设备管家理念运用到具体实践中是设备管理的必由之路,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谱写哈轴设备管理新篇章。设备管理永远在路上。
(来源:中国设备工程杂志社)